

xx 瘦了、xx 胖了都是经典的热搜词。
当然有时,多一个字就会多出一种情绪,比如张子枫出席一场品牌活动后 # 张子枫 太瘦了 # 成为了实时热议。




徐梦洁和她的笑容特别有治愈力,《偶像运动会》上的她就像小说里出走来的阳光明媚的体育系少女。




于是有人讨论,身材是一种隐私吗?当你面试一份工作的时候,如果看到申请表里写着 " 身高 "、" 体重 ",你会下意识地想要拒绝去填写吗?如果有人当面问到你的身高、体重,你会感觉到边界感被冒犯嘛?有一天,我们是否可以拥有随心掌握自己身材并且不需要向他人解释的权利?" 我多少斤,是我自己的事 " ——现在看来,只能想想。
自从社交平台开始开放 live 图片功能后,许多人都喜欢用它来记录生活,而 live 图如今也是可以 " 造假 " 的。
很多人认为虽然我并没有网红那么好的身材,但是我有手啊。只要掌握一点小小的修图技能,每个人都能在 live 图呈现出修图一般的完美状态,而且 live 图更强调了这精修的真实感。而这似乎已经与 "live" 的本义产生了对冲,我们想要抓住生动的、活泼的、自然的瞬间,最后呈现的还是完美无缺的全部。


如果说对性感身材的崇拜导致了 " 身材造假 ",那么这种虚荣感的背后依然是对大众审美的迎合。人们欣赏 " 白瘦幼 "、" 辣妹 "、" 甜御双修 ",共通点是大众还是喜欢没有皱纹的皮肤,没有老态的双眸,天使面孔,魔鬼身材。
朋友春节返京之后养了 5 斤幸福膘,她说 " 我太胖了,我要减肥 "。于是开始清炒西兰花,水煮鸡胸肉,每天 " 周六野 "。她说,你一定要每天在我耳边提醒我 " 太胖了 "," 不好看 "。很多女孩努力减肥的动力不是渴望成为瘦的自己,而是觉得胖着不好看。虽然听上去好像差不多,但内在驱动力就是不同的。
沈月曾经说," 从出道到现在,网络上面对我有很多声音就会说「你太胖了」、「你太矮了」、「你这样不像一个女演员」。我听到当然心里也很不舒服,很难受,我就想我自己要做出一些改变了。但是这些改变,我都很难坚持下去。比如说我减肥,我减一段时间我就可能不想减了。后来我看到书上面说,人类的行为在最深层次上面是受到两种情感的诱发的,一种是怕,一种是爱。我那段时间的减肥都是因为我怕别人说我。但后来我觉得我应该热爱这件事情,我要爱自己的身体,我希望她变得瘦瘦的,好看的。我应该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演戏,成为一个好演员。"


所有审判的目光最终还是回到了女性群体之中,平等地落在每个普通女性身上。
当社会的审美框架形成,许多标准存在的意义,本身就在加剧我们对于自己的不满。比如流行的服装。
近两年 BM 风的热潮是一点没有消退的趋势,也十分受年轻女孩的追逐。其实在 BM 风刚开始的时候,它也存在不少争议,因为只有瘦的女孩才能穿下 BM 的大多衣服。
颜怡颜悦调侃 "BM 风格 "," 我觉得这家店穿不上的你就不要让进了嘛,你的门就不能重新设计一下嘛,你就把门换成一张只有 BM 女孩能钻的高压电网,网眼也是小码的,让我们这些 PT(普通)女孩长长记性。"
而 2023 年开始流行的芭蕾舞式的美学穿搭,芭蕾舞鞋,袜套,紧身衣,蓬蓬裙,每一项都是对身材和气质的极高挑战。



图片来源:新浪微博